民办高校要实现转型升级大跨越
“新促进法实施,面对新挑战,广西民办高校要实现功能、办学体制、办学层次等方面的转型升级。”2月22日,肖开宁会长在2017年广西非公经济转型与发展论坛会上如此表示。
22日上午,2017年广西非公经济转型与发展论坛会在南宁隆重举行。原自治区高校工委副书记、广西民办教育协会顾问孙海潮,原自治区教育厅国际交流处处长杨林到会祝贺。香港城市大学杨海滨、俞伟峰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芮明杰、姚凯教授,广西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吴坚副研究员等区内外专家学者出席论坛会并作主题演讲。来自我区部分高职院校负责人、企业代表、各行业专家学者100多人参加了论坛会。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广西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广西经济职业学院院长肖开宁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论坛会主题是非公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与会专家就新形势下广西非公有制经济转型与发展、海外并购、资产配置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肖开宁会长在讲话中就我区民办高校的转型发展提出了五点建议:
一是功能转型升级。民办高校要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扩大到学历教育、专业教育、非学历教育,
社会服务要有更多的智力支持、智库、咨询、代言、专业服务,将学校的研发创新、创业与企业三位一体结合起来。
二是办学体制的转型升级。新促进法出台,学校面临重大的管理模式的选择:营利性和非营利性。非营利性国家补贴会增加,以公益性为主,营利性将与市场结合更为紧密,学校将往企业集团方向发展。
三是办学层次的转型升级。民办高校要从专科本科往硕士、博士等更高层次发展,以高层次办学为主,兼顾中低层次办学,满足市场需求。在职教育、终身教育、网络教育、生活式教育等等方面融合发展。
四是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高校人才要从专业型人才往通用型通识型,从知识技能型往创新创业型人才发展。学校要从偏专业知识型教育向德能识兼备人才,从单纯教学研究型大学向人才培养、智库服务、产业集群、研发创新、社会服务等综合创新影响力方向发展。
五是半封闭型高校生态环境的转型升级。打破高校“不相往来”传统,打造互动的生态圈型的大学结构,在与公办学校竞争中,独树一帜。
专家学者提出的真知灼见,对非公企业在创新发展,尤其对民办高校的转型升级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思路,对解决目前非公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本次论坛会由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会、广西民办教育协会联合主办,广西经济职业学院承办。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新华社广西分社、中新社广西分社等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
原自治区教育厅国际交流处处长杨林致辞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主任芮明杰教授讲话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姚凯教授讲话
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DBA主任、市场营销学杨海滨教授讲话
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助理院长、经济及金融学教授俞伟峰讲话
广西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广西非公经济研究会会长、
广西经济职业学院院长肖开宁主持会议并讲话
杨海滨教授接受媒体采访